本网讯 记者黄德望 碧山隐隐,涢水悠悠。秋风习习,稻香阵阵……金秋时节,走进“中国最美村镇”、“中国特色旅游小镇”、“湖北省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烟店,处处呈现一派丰收、祥和景象。
龚岗,烟店镇南部的一个小村,“安三”公路穿境而过,国土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
这里,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矛盾重重,干部都害怕包这个村。”村支部书记龚先年说,如今的龚岗实现“华丽”转身,村容村貌、民风民俗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宜居乡村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的指导下,该村将争创省级“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立足村情、突出重点、不等不靠,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度、满意率空前高涨。
“要致富,先修路。”该村率先将“组组通”水泥路提标升级为“户户通”,方便出行,百姓彻底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村里的聋哑人龚大桥,指着铮亮的皮鞋比划,并伸出大拇指“点赞”。好像在说,“走在水泥路上,再也不用担心弄脏皮鞋。”
图为2月16日,新春伊始,该村组织村民植树
该村加大道路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建设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共硬化道路11公里,完成路沿建设441平方米,栽植桂花树、红叶石楠3000株,完成路旁房屋立面改造1399平方米,绘制3D巨幅油画10余幅,拆建面积646平方米,清障882平方米。
规范生活习惯,树立文明村风
8月30日,龚岗村一组78岁的老篾匠龚守高,正忙着赶制竹箩筐。“村里抓环境整治,要求村民改用竹箩筐装垃圾,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随着这项“政策”的出台,他的竹篾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家家门前三个筐,垃圾分类往里装。”龚先年说,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扭转村民的生活陋习。前些年,老百姓习惯用塑料袋装生活垃圾,“随手往路旁、河沟一扔了事,搞得房前屋后到处是垃圾。”
如今,实行环境卫生包保制,要求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对垃圾实行分类整理,村里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转运。
该村发动村民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和除“四乱”(乱堆杂物、乱搭草棚、乱丢垃圾、乱种蔬菜)活动,统一规划“小三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要求村民在指定的位置养花、种菜、栽果树。
立足现有资源,打造生态家园
“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是美丽乡村的最新要求。该村立足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升级,打造生态休闲的美丽家园。
该村有一口100余年的老井,冬暖夏凉的井水,是村民煮饭、烧茶、洗菜、浣衣的重要水源。时过境迁,老井损毁严重,安全隐患重重。为了让这口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龚岗人的老井恢复往日的风采,该村将老井翻新、重建,并将“古树、老井,美丽乡村”确定为龚岗村的文化记忆。
龚岗,有着丰富的水资源,1600余米长的龚家河蜿蜒盘旋,绕村而过,汇入府河。该村依河造景,沿河修理护坡,添置路灯,铺设步砖,安装篱笆,栽植垂柳,建设小桥……改造后的龚家河,将成为老百姓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目前,该村已完成河道清淤3534米,毛石护坡建设2500平方米,修建小桥和水闸2座,疏通排水沟655米,完成下水道清理192米,栽植垂柳300多株。
“让村民变市民”是龚岗“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更高目标。该村正在兴建的文化广场,共占地1950平方米,配有标准化的卫生间1个,建有农耕文化展示墙、仿古走廊和百姓大舞台,设有灯光球场、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将是村民开展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
路成网、沟成系、树成林、村成景,龚岗的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雏形初现,“美丽新龚岗”将以独特的魅力领跑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