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重燃战火,乌克兰局势令人担忧。关键时刻,中国、法国、德国三个大国的领导人在3月8日举行视频峰会,重点是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
在这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针对乌克兰局势鲜明提出中方主张,表明中方态度,既谈当务之急,又谋长远之策,展现大国担当。《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同法国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
第三次视频峰会 聚焦乌克兰局势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
近期,乌克兰局势急剧变化,欧洲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危机。冲突发生以来,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并发挥建设性作用。
△北京,人民大会堂。(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
冲突已经持续两周,局势仍然不容乐观。3月8日,上午刚刚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习近平,下午又来到这里,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会。
△视频峰会开始前的会场。(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法德领导人第三次视频峰会。去年4月16日和7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抗疫合作、非洲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
△视频峰会现场摆放的中法德三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去年12月8日,朔尔茨就任德国总理。这次视频峰会是他就任以来中德领导人首次隔屏相见。上次视频峰会以来,习近平曾两次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在上月16日的通话中,两国领导人就谈到了当时已趋紧张的乌克兰局势。
视频峰会上,习近平强调“四个都应该”
在3月8日的视频峰会上,马克龙、朔尔茨介绍了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和立场。习近平鲜明提出了中方主张——“四个都应该”。
“四个都应该”,鲜明体现了中国客观公正的态度和一以贯之的立场。
2月25日下午,习近平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就指出,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
关于合理安全关切,习近平在上次与普京总统通电话和这次视频峰会上都强调,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国的鲜明态度是,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
关于和平解决危机,早在2月16日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习近平就强调,有关各方应该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充分利用包括诺曼底机制在内的多边平台,通过对话协商寻求乌克兰问题的全面解决。
从当务之急,到长远之策
就在这次视频峰会的前一天晚上,俄乌结束第三轮谈判。俄方表示谈判未取得预期效果,乌方也表示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
习近平在视频峰会上指出,当务之急是避免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他强调,我们要共同支持俄乌和谈,推动双方维护谈判势头,克服困难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马克龙、朔尔茨也表示,法德支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给和平一个机会。
△2022年3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图/视觉中国)
劝和促谈是当务之急,要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是另一个焦点问题。中方提出了关于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的六点倡议。




习近平在这次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提出主张、表明态度、谋划长远,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大国担当。
我们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