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0的启示——破解“头号难题”初见“棠棣答卷”

阳春三月,草木吐绿!安陆市棠棣镇金泉村里,双向4车道的古渡路延伸到村口,静待最后的“空间”;道路一侧,剩下少量腾空房屋,在镇村干部监督下有序推到。


在这里,碰到镇党委书记黄胜强,自从西城新区建设启动后,这里便成了他的“第二办公室”。他介绍:“去年10月来,已完成协议签订1027户,占总任务数1080户的95.1 %;全镇未出现一起干部违纪、群众上诉、拆迁户投诉。”


拆迁——被誉为城市发展“头号难题”,如何短时间内、在一片宁静祥和中赢得发展空间?


黄胜强坦言:“我们遵循三条‘和谐法则’!”

图片

(正在建设中金泉安置区)


法则一

干部带头干在前


去年10月,接到拆迁任务,百花社区书记薛德强第一反应——头疼。


安陆西城新区起步区4平方公里,其中棠棣片区3平方公里,涉及金泉、百花、黎龙三个村(社区)。而百花社区首批要拆迁的薛家岗正是薛德强的本家湾,34户连同自家,本家亲属就有4户。


政策吃透学在前——薛德强和社区干部逐条学习拆迁政策和法规,这也是棠棣镇西城新区专班干部的“必修课”。


宣传发动走在前——西城新区里,一条条“开发西城新区,建设美好安陆”标语寄托着群众的期许;一场场屋场院子会架起与群众充分沟通的桥梁;一次次登门协商奠定群众理解的基石。


干部带头干在前——“我是书记,我第一个拆!”在百花社区,薛德强首先推倒了自己的房子,他说:“村民眼睛都看着你,甚至有村民深夜打着手电筒去核实。”


薛德强堂哥薛德民在外从事建筑,房子建了不多久,他硬着头皮找到堂哥:“你的房子不动,就跟我的房子放在那儿一样!”


在“头雁效应”下,薛家岗34户如期拆迁;有了前期经验,百花社区第二批30户很快完成协议签订,时间缩短了1/2。

 

图片

(黄胜强在向群众宣传政策)


作为西城新区建设主战场,棠棣镇抽调27名镇直部门干部组建一个指挥部和三个村级分指挥部。靠前指挥几个月,黄胜强深有感触:“西城新区是安陆的未来,坚持一颗公心、办公事、惠公众,老百姓都会支持!”


法则二

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金泉村书记魏爱武看来,拆迁工作并不难,他的法则就一条——一把尺子量到底。


今年53岁魏爱武2012年担任金泉村支部书记,是干了多年拆迁的“老江湖”。


2015年,汉十高铁涉及金泉村43户;2016年站前广场涉及金泉村44户;2017年府河湿地公园涉及金泉村336户;每次拆迁工作,他都游刃有余。


“只有一碗水端平了,群众工作就好做!”这是魏爱武的心得,他说房屋等级和面积认定是拆迁中群众最关心的两个方面,前期六个专班推进认定标准难免会有偏差;对于有争议的拆迁户,村里组织同一机构统一认定,最大化消除群众疑虑。

 

图片

(村民签署拆迁协议)


也有群众对拆迁标准提疑异,拆迁干部带着一摞厚厚的“作业”上门,这些“作业”是村里已经签订的拆迁协议,村民可以查看其中任意一份。


“通过对比,村民疑异自然消除了!”魏爱武介绍,此次西城新区涉及金泉村446户,把政策公开、把标准统一、把补偿算细——金泉村的拆迁在阳光下顺利推进。


法则三

最大化让利与民


不久前,远在外地的黎龙村村民李地成,收到一笔1500元的额外“拆迁款”。


“门口景观树,倒房砸了挺可惜的,便联系了园林公司收购!”黎龙村党支部书记徐建桥说道。


西城新区涉及黎龙村76户,目前已完成53户。“还建每平米2200元,对于不足最小户型一半面积的,按照3195元每平米的标准进行回购,最大化保障村民利益。”


六组徐秋善等5户村民连建房位于泄洪渠道边上,地形特殊,当初建房时5家集资建起挡土墙以抵御地质灾害。


根据文件规定,地下建筑不纳入面积核定范围,对于未规定部分提出“坚持实事求是,让利于民”的指导原则。


基于这一原则,棠棣政府为5户村民出具补偿申请获得市指挥部批准,徐建桥说:“仅此平均为每户争取到3.2万元补偿。”


为安置村民财产,镇指挥部将四联小学腾出作为村民财产集中安放点;同时,这里还安排着6户已倒房老人临时居住。


还建与拆迁同频共振,金泉安置区一期140户已经入住,二期948套安置房如火如荼建设中。今年73岁的张贵贤,分得一套120平米安置房,房子去年装修,一家人今年在这过的春节。


图片

(金泉村拆迁现场)


安置区内超市、绿植、健身器材配套齐全,子女都在城里,住不惯城市的张贵贤总爱回到这里,帮着村委会做些财务工作,他笑道:“这里就是我以后的老年生活!”


访






回应群众期许,共建西城新区

■杨鹏程


作为西城新区建设主战场,棠棣镇遵循三条“和谐法则”,在“沟通”与“利益”间找到平衡点,为安陆两地一城建设赢得发展空间。


曾有河西网友留言:河对岸灯火通明,我们这边却像农村,出门没有健身、娱乐的场地,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河对岸一样,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群众有期许,政府有回应。安陆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一场六馆一中心”,即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市民服务中心等整体布局在西城新区,全力打造城市会客厅、科创孵化区、旅游集散地、宜居新家园。


眼下,推进西城新区建设战犹酣,一支支工作队进驻、一排排老旧房屋推倒、一栋栋安置房火速建设,一条条道路拓宽延伸……安陆,以破冰突围之势去兑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不是政府单向行动,需充分调动人民参与,更要切实保障好人民利益。安陆西城新区建设能得到群众支持,正是总书记这一理念的体现,让城市建设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增强上。


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安陆西城新区美好未来也正写进现实。


来源:通讯员杨鹏程 魏亚先

编辑:曾晗

审核:盛婷 

终审:叶亚玲

出品:安陆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