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科技加持 让春管更“智慧”
眼下,安陆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春管,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各种科技手段的加持也让春耕春管更智慧。


伍欣甸园
在赵棚镇伍欣甸园的夏雪梨基地,成片的梨花竞相绽放,一团团、一簇簇的樱桃花宛如白雪,花香扑鼻而来。

梨树下,伍欣甸园技术经理叶耀东操作着无人机,对梨树精准喷施叶面肥液。他告诉记者,此阶段喷施叶面肥主要作用是扩大梨树叶片面积和增加叶片厚度,可促进果树生长,增强树势,尽早挂果。与传统的人工喷施叶面肥方式相比,植保无人机喷施效率可提高数十倍,喷洒更加均匀、效果更好。
“‘黑科技’的使用能为果园降本增收,夯实盛产季丰产基础。”叶耀东说。

蓝莓大棚
眼下正是蓝莓施肥的时候,记者走进伍欣甸园基质蓝莓大棚里,却不见农民身影。走近一看,原来每棵蓝莓植株盆里都有4支滴箭,盆与盆之间有管道相连。
叶耀东介绍,
水肥通过管道输送到大棚里,再通过滴管来到每棵蓝莓苗的种植盆前,最后由滴箭输送给植株,做到定时定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植株生长监测系统在蓝莓生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该系统能实时监测到盆中水肥的酸碱度以及蒸腾流失度等数值,当蒸腾量达到补水数值后,再由水肥中心自动补充,而一切看似复杂的过程,在一部手机上就能全程监控。
“基质蓝莓实现数字化管控,人工只负责配水肥、日常巡检以及维护硬件设施。这不仅能降低人工成本,更能消除因人工经验不同而造成的误差,减少水肥浪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保护了土壤。”伍欣甸园基地负责人叶小伍介绍。

告别“靠天吃饭”状况,如今,基质蓝莓大棚的温度、湿度、通风都被实时监控,自动卷帘机、自动防风等系统轮番上阵,确保实现蓝莓高产稳产。

目前,伍欣甸园拥有各类苗木近30万株,高端水果4200多亩,年生产水果100余万斤,年产蓝莓45万斤,综合收益超过4800万元,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体验区、致富增收样板区结合的绿色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