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兴农路上的“田保姆”

安陆:兴农路上的“田保姆”


图片


4月11日,位于安陆市烟店镇横路村243省道沿线的安陆市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育秧工厂内一派忙碌景象——科技范儿十足的水稻育秧生产线正“火力全开”。


图片


放盘、铺设秸秆、
喷水、落籽、覆土……
在工人的分工协作下,
一块块育秧盘排队走下流水线,
被盖上薄膜,静待破土出芽。


01

有了“田保姆”种地,

让农民无"后顾之忧


图片


“目前我们一条育秧生产线只需要4名工人操作,可日产秸秆秧盘1.8万片。”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虹介绍,公司今春计划育秧20万盘,能满足1万亩中稻插秧需求。


烟店镇八里村村民胡友才把自家的田交给旺鑫公司打理,因为公司的农业生产环节全程“保姆式”托管服务让他能轻松把田种好。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是自己耕种,购买种子、薄膜,加上插秧时的人工费,仅秧苗种到田里,每亩成本就得400-500元,更不用谈施肥打药、田间管理、收割储运等环节;交给旺鑫公司后,耕、种、收、卖都不用操心,每亩地服务费850元包干。“有了‘田保姆’,人轻松不说,还增产又增收。外出务工的农民也再无‘后顾之忧’了。”胡友才笑着说。


图片


在村民们眼里,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俨然已是农业“全程保姆”:他们因地制宜将农业生产分解设置成育秧、机插、机耕、机防、机收等单个“菜谱”,农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购单环节、多环节或全程式服务类型。


02

挑上“金扁担”,

促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图片


旺鑫公司董事长、现年50岁的刘晓虹,8年前还是一个农业“小白”。


她原本是一名成功的餐饮老板,2015年参与安陆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宁愿让田地拋荒也要出去打工的场景,刺痛了她的心。 


图片


2015年底,刘晓虹不顾亲友反对,投资500万元创办旺鑫公司,主营秸秆回收再利用、培育秸秆秧盘育秧、生态种养等项目。


凭一腔孤勇闯入农业领域,刘晓虹走得并不轻松。首次育秧时,种子从破壳、生芽到染绿,每一个环节都让她悬心:是不是没管理好,育种失败了?


在农技人员帮助下,她从零学起,了解什么是“三叶一心”,知道秧苗长到什么样可以机插,明白什么时间该施肥、灌水、打药……



刘晓虹拼命学习,到处取经,

从“门外汉”变“种田能手”,

同时,部分地区用先进农机设备

连片作业的模式引发她思考。


图片


机械化就像“金扁担”,但农机设备昂贵,一般小农户难以承受。而托管式社会化服务,可以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情,让农业生产更简单、更精细、更科学,实现提质增效——刘晓虹萌生提供全程托管式社会化服务的想法。


经过几年探索、实践,旺鑫公司建立为农户提供选种、育秧、种植、管理、收购、销售等“一条龙”的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田保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


03

带着农民干,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图片


公司服务面积目前覆盖烟店镇内20个村,每年机插秧服务面积18000余亩,综合服务面积30000余亩。


图片


田还是那些田,

但农业社会化服务为

农户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老办法种田是不中,我们都跟不上趟了!”看着旺鑫公司的耕、种、防、管都靠农业机械作业,很多农户有了失落感。


“科技改变了农业生产,农户观念也要更新。作为‘新农人’,我想带动更多人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田。”刘晓虹不断吸纳周边农户,帮助他们学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在旺鑫公司的田保姆社会化服务平台里,有一间可以容纳100人的教室——这里每个月至少有一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刘晓虹认为乡村振兴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希望通过努力,“能为农村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目前,安陆市旺鑫公司已网罗

37个“田保姆”,

联结专业合作社21个、

家庭农场5个、种养大户100户

为农户开展服务。


图片




公司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正从单个产业、单个环节向全产业全过程拓展,服务设施从集中布局向田头地角延伸,服务方式从“一锅煮”向精细化转变。“农业很有前景,尤其是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刘晓虹说,要进一步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让其常态化、规范化、市场化和优质化,同时发展智慧农业,“托”起农业新希望、“托”起农民好日子、“托”起农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