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人人都爱李白(下篇)

图片

       


一千多年过去了,

总有人问:为什么人人都爱李白呢?

       

那或许是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每个人都能如此轻易地在李白的那些或飘逸或奇伟或凄婉或哀绝的诗篇中,看到自己。“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我们热爱李白,爱的是他的诗文合一、我手写我心。 

我们热爱李白,爱的是他御风而行的飘逸,爱的是他说走就走的洒脱,爱的是他在颠沛流离中,享受“诗和远方”的自在不羁。但我们更爱的,是他把所有那些“我们敢想却不敢做”的美梦,化作真真切切、一往无前的现实。 






















我们热爱李白,爱他的俯视人间,飘然若仙;也爱他的天真幼稚、失意落寞、悲喜交集。我们爱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人”,可我们更爱他,是像我们一样有血有肉,在人世间奋力拼搏的普通人。     






















我们热爱李白,爱他的极致浪漫,爱他神游天际的无边想象。更爱他尽管遭遇坎坷,但心灵和诗意的光辉却从未被磨损。即使人至暮年,垂垂老矣,依旧一往无前。 


图片

 (青中年李白配音演员凌振赫接受采访)             


图片

(老年李白配音演员宣晓鸣接受采访)  

          

为什么李白能够永葆一颗少年心呢?老年李白配音演员宣晓鸣作出了自己的解读:“因为李白最重要的思想武器自然来源于中国精神。即使被打到谷底,爬起来后依然满脸微笑地说:未来可期!”     

      

这就是李白,他是一千多年来,

人人喜爱、独一无二的“诗仙”,

永远是青春的歌唱,

永远是少年般的豪迈自信。



图片
  图片



李白“频频出圈”,

在千年文脉中感受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人诗情和诗心的象征,哪怕相距千年,李白仍然能够激起我们最初的感动。           

 

图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不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大气……这些经典的诗句,仍然在我们心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无法超越的文化经典和最光辉灿烂的一个文化符号,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DNA,常驻于我们灵魂的深处。 


我们无法见到盛唐的明月,

但李白的诗,

却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明月和故乡。



图片


图片

(身着汉服的小小“李白”吟诵李白诗篇)       

     

近些年来,"李白"更是频频火出圈。李白的“频频出圈”与当下人们的情绪和社会心理紧密契合。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着豪情壮志和自由奔放的气息,正是当代人们渴望表达自我的心声。  


图片



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出圈",更需要传承。
























王兆鹏建议,可以让游客跟着李白的足迹游山玩水。以李白诗歌等中国唐诗宋词为主题、诗人的水陆交通行迹为纽带,沿着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之下形成的诗歌文化线路,让游客在山水之间与诗人相遇。以湖北为例,可以开发长江诗路、汉江诗路等个性化的文化旅游线路。这样的个性化线路设计有助于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华大地上根深叶茂,还能花开环球,让全人类爱好美好的人们共知、共享。        

    

图片


涢水河畔,
李白的诗章在孩童稚嫩的吟哦中,
化作书声琅琅。  


图片


图片


在安陆的乡镇景区、大街小巷,李白纪念馆、李白塑像、李白诗词长廊,俯拾皆是。安陆成功创建了“中华诗词之乡”,民间文学“李白在安陆的传说”也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安陆更是举办了一系列的诗歌吟诵大会,创新推出了“开学第一课”活动,邀请文化名人与中小学生一同诵读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在音诗舞《诗意安陆醉美碧山》中,身着汉服的小小“李白”们,舞起国风舞蹈,齐声演诵《月下独酌》等名篇。       


图片


隔着千年的时光,那个意气风发的李白,那个洒脱不羁的李白,在安陆这座诗情画意的小城“栩栩如生”。涢城安陆的人文画卷,书写着新的动人篇章。            


守好根,筑好魂,才能迸发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图片

李白以诗歌为媒介,开辟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道路。与他同样辉煌的历史名人巨匠们,共同铺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切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丰富滋养,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唯有守好自己的根基,我们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瑰宝,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多元世界的文化共同交融,塑造出新的辉煌。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曾晗

审核:盛婷 

终审:叶亚玲 吴焱

出品:安陆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