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钟志浩 高义明 吴波 安陆市司法局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实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于2024年8月14日,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府城街道儒学社区)组建“法解民忧”工作室,着力构建“人大代表+金牌调解员+法律工作者”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积极引导和支持人大代表深度介入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将工作室打造成代表和群众了解法治进程的窗口、参与法治建设的渠道、解决法治难题的平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隐患消除在萌芽,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
了解法治进程的窗口
通过“新法快递”“普法宣讲”,即时传递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的最新资讯,确保人大代表能够紧跟国家法治建设的步伐,精准把握法治脉搏的每一次跳动;截至目前,先后组织了3次普法宣传活动和5次法律咨询活动。2024年8月21日,在安陆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举办安陆市2024年度“金牌调解员”培训暨驻府城街道人大代表法治讲座。全市“金牌调解员”、驻府城街道人大代表、儒学社区“一长三员五老”人员及部分居民代表80余人参加活动。会上,为38名安陆首批市级“金牌调解员” 颁发荣誉证书及徽章,并就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行辅导培训。为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形式和内容,利用每月10日选民接待日,邀请律师联合开展接待活动,接待来访群众,倾听民意解民忧,充分发挥法律专家的专业优势,为群众提供普法知识宣传、法律政策咨询等法律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丰富代表联络站的实践内容。
参与法治建设的渠道
通过“议政窗口”“参政直通车”,让人大代表参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拓宽人大代表为法治建设建言献策的渠道;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政府行政运作实践。一是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2024年11月,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安陆市《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起草研讨活动;二是邀请人大代表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2024年8月20日,对安陆市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进行巡视。三是组织人大代表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实践,2024年9月13日,在实践基地举行府城人大代表结对帮扶社区矫正对象启动仪式,黎贤军等人大代表在走访中,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考量;细致地了解被帮扶人的技能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个人优势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市场需求以及适合被帮扶人的职业方向,给予他们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规划。同时,以实现稳定就业为目标,为他们搭建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鼓励被帮扶人积极提升自身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让被帮扶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获得经济收入,逐步提升生活品质,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解决法治难题的平台
通过“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实现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无缝对接,让他们能够直接参与到民间纠纷与行政争议的调解工作中,从而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调解工作室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依法指出各方当事人的过错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说服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对于调解达成协议的,“法解民忧”工作室有责任帮助、检查、督促、教育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对于调解后没有达成调解协议的,工作室根据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告知当事人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或申请行政主管机关调解,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是简易经济纠纷,还可告知纠纷当事人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调解的范围主要包括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纠纷;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纠纷;企业职工与所在企业之间,因企业转制、租赁、兼并、破产、收购、转让或因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等发生的纠纷;城市居民与城市市政管理组织、施工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因城市街道市政建设、危房改造等引发的纠纷。2024年9月4日,唐某因丈夫何某去世后遗留下来的房产、存款及抚恤金分割一事,与大儿子何某安产生纠纷。9月29日,金牌调解员周宗华(人大代表)、李海燕(人大代表)、叶云强,以及府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助城区法庭在人大联络站调解了这起遗产分割纠纷。10月10日,调解员在人大联络站协助城区法庭将调解协议书进行了司法确认,成功化解了这起家庭遗产纠纷,实现“案结事了,家和人和”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法解民忧”工作室已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成功调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3起。
下一步,安陆市司法局将继续加强与市人大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协调,使”法解民忧”工作室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社会矛盾的多元化解决,最大程度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安陆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