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名讲述“何以安陆”(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在当今的时空背景下

我们该如何讲述安陆的历史呢?

我们居在何地?

我们来自哪里?

我们该去向何方?


为揭开郧国历史之谜,传承安陆城市文明、梳理城市文脉、弘扬城市文化,安陆市政协文史委、安陆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让地名讲述“何以安陆”》专栏,带你一同探究安陆悠久的历史,寻找地域文化之根。


请看第三期

《 安陆县与安陆府的区别》






安陆县与安陆府的区别


“安陆县”与“安陆府”是两个政区概念。两者互不隶属、互无联系。安陆县与安陆府风马牛不相及。今湖北安陆作为安陆古县的县治,至今约有2600多年的历史。而安陆府,设立于元朝初期,治今湖北钟祥,不过600余年而已。


历史上赓续至今的安陆县,位于大洪山南麓与江汉平原交汇地带,与处于大洪山腹地的钟祥既不接界,联系也不紧密。安陆县在清朝灭亡以前的数千年里,都是诸侯国都、古安陆县治、江夏郡治、安陆郡治、安州州治以及德安府治所在地。


安陆府,始设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1278),升郢州设安陆府,治所在钟祥,管辖钟祥、京山、天门、潜江等县。因朱厚熜自钟祥北上入京继续皇位,明嘉靖十年(1531),升安陆府为承天府。清顺治二年(1645),复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仍治钟祥。


(明代德安府、安陆府管辖地域示意图,摘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钟祥县的历史沿革如下:



西周以前为蛮荒山区;春秋战国时期属楚,为楚国别邑郊郢。秦时属南郡,西汉因秦制,设郢县,钟祥设县自此始,仍属南郡。东汉初,废郢县;三国吴于郊郢置牙门戍,依山垒石筑城,名石城。西晋惠帝元康九年(299),置竟陵郡,治石城(今钟祥市)。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立苌寿县,为竟陵郡治。西魏大统十七年(551),改苌寿县为长寿县;同年置郢州,治长寿。



元改郢州为安陆府,治长寿。


明洪武九年(1376),改安陆府为安陆州,省长寿县,并入州。明嘉靖十年(1531),升安陆州为承天府;同年复立县,取“祥瑞钟聚”之意,命名钟祥,承天府治钟祥。清顺治三年(1646),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仍治钟祥。


民国元年(1912),废安陆府。


综上所述,安陆县在西周时期这片土地,至迟在春秋时期于公元前584年以前成为楚国一县,称为郧邑,今湖北安陆。战国中期,改称安陆县,秦汉以至明清,在数千里的历史演变中,安陆县一直作为县级行政单位存在,县治始终设于今湖北安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安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值得自豪与珍视。




朱绍斌

作家、文化学者,安陆市首届文化名家,现任安陆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


编著、出版《李白文化丛书》系列《李白故居白兆山》、《李白与安陆》、《李白安陆十年诗文鉴赏》(以上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李白与荆楚》、《李白游历荆楚诗文鉴赏》、《李白诗文作品作地辑考》《李白安陆诗百篇》(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等20多部文化文史专著;创作、出版长篇小说《盛唐李白之楚天吟》(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部《将进酒》、第三部《逍遥游》)、四十集电视文学剧本《我本楚狂人》(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及文化专著《盛唐李白——永远的歌者》系列专著《天山雪》《峨眉月》《荆楚隐》《长安梦》《东鲁醉》《江东歌》等。2024年,主编、出版《郧国简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来源:朱绍斌

编辑:曾晗

审核:盛婷

终审:叶亚玲 吴焱

出品:安陆市融媒体中心